为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(诊断)保障工作,后勤集团以“服务育人、保障先行”为宗旨,统筹修缮、物业、园林等多部门力量,构建起覆盖基础设施维护、环境卫生整治、生态景观优化的全维度保障体系,用实干担当为评估工作筑牢后勤防线。
绿化景观升级与花卉造景深度融合,绘就生态育人画卷。园林部以“四季常绿、三季有花”为目标,为评估注入绿色动能。在夏季绿化养护中,对中心花坛、博学路沿线等区域的灌木进行精准修剪,完成绿篱造型修剪,清除杂草3万平方米,同步开展3轮病虫害防治,实现栾树蚜虫等虫害“零扩散”。针对高温天气,采用“错峰灌溉”模式,每日早晚对艺术中心、图书馆屋顶花园等重点区域植物补水,促进植物健康成长。
为营造热烈迎评氛围,园林部在新体育馆、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等核心区域精心布置三角梅、万寿菊等盆花1130余盆,在新体广场打造地标花境,美人蕉、向日葵等花卉组成的缤纷花带,让校园成为“可阅读、可驻足”的生态课堂。
环境卫生整治与垃圾清运协同推进,打造洁净迎评空间。物业部肩负校园环境保障重任,以“四级检查制度”为抓手,构建起“全员参与、全域覆盖”的卫生保障网络。针对专家考察路线及卫生间异味问题,组织骨干力量对场馆、信息大楼等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清洁,完成门窗玻璃、楼梯扶手等细节部位深度保洁,同步对校园主干道、绿化带实施“循环保洁”,提升每日清扫频次。
时值毕业生离校高峰期,宿舍日垃圾产出量达平常5倍,物业部创新制定“错峰清运+分类处理”方案,全体员工每日从清晨6时至凌晨1时连续作战,确保校园环境“日产日清”。同时启动夏季消杀专项行动,对教室、食堂等公共场所实施喷洒消毒,增加重点区域消杀频次,有效控制蚊蝇滋生,为评估营造卫生安全的环境。
应急抢修与设施维护双线并行,夯实校园运行根基。面对评估(诊断)期间突发的基础设施保障需求,修缮部以“24 小时响应机制”为核心,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。14日23时,新19号宿舍楼东侧供水主管道因老化破裂,修缮部值班人员历经3小时连续奋战,完成从土方挖掘、漏点修复到通水测试的全流程作业,凌晨时分便恢复正常供水,确保师生用水无忧。
在专项保障工作中,修缮部对全校草坪护栏、公共区域座椅、图书馆顶灯等设施开展“拉网式”排查,更换锈蚀护栏部件、检修消防设施、加固宣传栏顶棚。针对卫生间排气系统和宿舍空调设备,完成全校卫生间排气扇检修更换及空调滤网深度清洗,实现从问题发现到解决的闭环管理。在评估关键区域,安排专业维保团队24小时值守电梯、配电设备,确保设施运行零故障。
餐饮部多维度提升服务品质,筑牢饮食保障防线。餐饮部从食品安全、环境卫生、服务质量等方面实施全链条保障。在环境卫生治理中,督促物业清理泔水桶并对周边消毒,要求商户开展卫生大扫除,补充消防应急照明设备、更换安全出口指示灯及灭蝇灯,同步规范电动车停放秩序,协同物业提高垃圾处理频次,优化外卖通道布局。
食品安全管理方面,严格执行晨检、后厨检查及食品留样制度,重点核查食材采购索证索票与进货台账。针对商业街餐饮店铺,全面检查卫生状况、货物摆放及消防安全,核实商户资质与健康证,杜绝违规占道经营。为保障评估期间交通秩序,联合保卫处设置外卖车辆专用通道,规范配送人员行驶;同步做好专家用餐及会议水果保障,并组织从业人员开展礼仪培训,以规范化服务展现餐饮保障水平。
工程部紧急抢修消除安全隐患,筑牢硬件保障底线。
工程部针对师生上报维修项目启动紧急抢修机制,重点攻坚校园瓷砖脱落、公共卫生间吊顶损坏等突出安全隐患。工程部成立专项抢修小组,建立“24 小时响应”机制,按隐患紧急程度将项目划分为教学区、实验区、行政区等重点区域优先处置,通过“日调度、晚总结”模式精准把控进度,完成整改110项,并在5日内全部竣工紧急抢修项目,累计修复室外瓷砖340㎡、室内瓷砖390㎡,修复吊顶44㎡。同时,部门人员对全校外墙开展拉网式排查,同步完成教学楼、实验楼等评估重点区域的设施隐患整改,确保隐患清零。
党政部全流程支撑,筑牢评估材料与会务保障防线。党政部在评估(诊断)保障中承担各类文字材料整理与会务筹备重任,通过全面收集整理后勤集团及各部门材料,系统梳理设施维护、环境整治、绿化养护、安全稳定等数据资料,形成评估支撑材料汇编。同时,撰写后勤服务专项汇报材料,围绕 “服务本科教育教学”“劳动育人”“环境育人” 等维度,提炼多项工作亮点,充分展示后勤服务效能与创新发展成果。会务保障方面,提前完成会场布置、设备调试等准备工作,确保以规范有序的状态迎接评估。
此次评估(诊断)保障工作中,后勤集团高标准完成各类保障任务,以“白+黑”“5+2”的奉献精神诠释了“三服务两育人”的使命担当。后勤集团将以此次评估(诊断)为契机,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,推动后勤服务从“保障型”向“育人型”升级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保障力量。